中國TIR運輸啟動儀式今天在遼寧大連舉行,標志著唯一的全球性貨運通關系統(tǒng)TIR正式在中國落地實施。中國成為該系統(tǒng)在全球的第61個運營國。
TIR是一個建立在聯(lián)合國《TIR公約》基礎上的全球性貨物運輸海關通關系統(tǒng),發(fā)展至今已有69年歷史,旨在通過簡化通關程序和提高通關效率,促進全球貿易便利化水平,提升國際道路運輸安全性。中國于2016年7月加入《TIR公約》,成為第70個締約國。
自5月18日起,中國首批六個TIR運輸試點口岸將同時開放接受TIR運輸,包括:霍爾果斯口岸、伊爾克什坦口岸、二連浩特公路口岸、滿洲里公路口岸、綏芬河口岸和大連港口岸。
TIR系統(tǒng)在中國的實施是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五年來,中國持續(xù)推進跨境運輸便利化、深化與周邊國家經(jīng)貿合作的里程碑,將有效促進中國同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大通關合作,進一步提升沿線貿易便利化水平,加快中國對外開放步伐。
商務部研究院區(qū)域經(jīng)濟研究中心主任、西亞非洲所所長張建平表示,設施連通是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關鍵基礎,直接決定貨物暢通的效率。TIR系統(tǒng)作為促進通關便利化的軟性基礎設施,在中國正式落地,將極大提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貿易便利化水平,降低交易成本,提升貿易投資效率,有利于落實《WTO貿易便利化協(xié)議》,有利于落實“一帶一路”國家促進貿易暢通的合作倡議,有利于推動絲綢之路經(jīng)濟帶建設。
國際道路運輸聯(lián)盟(IRU)經(jīng)聯(lián)合國授權在全球管理TIR系統(tǒng)。IRU于1948年在瑞士日內瓦成立。作為道路運輸行業(yè)的國際組織,IRU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會員并開展活動。